第一次听到“蜗居”这个词,还是通过2009年上映的电视剧《蜗居》。那时房价才开始慢慢地涨起来,还在上学的小编毫无察觉,也没法预测到未来房价高到能吓哭自己。
前段时间,又因为香港蜗居的系列新闻,让小编再次感受到居住面积之于我们的重要性及残酷性。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图片及数据,只能在寒冬裹紧自己的小棉被,瑟瑟发抖。

直至今天,香港的718万人口中,仍有近20万人居于恶劣局促的房屋里。当地人管这些房子叫劏房、板房、笼屋,把住在里面的人叫“笼民”。它们建筑方式不一,但都由普通房屋单位分割而成,最小的不到两平米,仅仅能放下一张床,住客们管它叫棺材房。
——摘自《网易新闻》

香港是地球上居住成本最高的地方之一,因为人口的极度不平衡还有它狭小的土地面积,香港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13㎡。


Opod的设计师说解决住房短缺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让人们住在城市的“剩余”空间。“有些时候建筑之间留下的土地很狭窄,不容易建一栋新建筑,我们可以在那里放一些Opods,把那片土地利用起来,比如在市中心等地方”。

Opod分为前后两部分,居住区包含沙发床和收纳柜,后半部分为带淋浴的卫生间及小厨房。作为暂居所的话,设施相对齐全,居住环境也不错。

看效果图展示的话,正如Opod设计师所预想的那样,充分利用了城市的“剩余”空间。只是不知道实际投入使用时,会不会产生消防的麻烦和问题。